文/德福寶寶 點點媽
從幼兒園到大學,家長們關注和篩選著一所所不同的學校。
“擇校”,是許多家長最為關切的教育話題之一,好學校意味著孩子的美好未來。
然而,對“擇校”如此重視的家長們,卻對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學校不上心、不重視,甚至不聞不問,僅有的教學目標只是保證孩子的健康和安全。
講到這里,未免有家長會覺得危言聳聽:
“老師,我從孩子出生開始就一直給他找最好的教育資源,怎么會說不關心教學質量呢?”
“從幼兒園開始,我就一直想辦法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,我還有哪里沒做到嗎?”
……
聽起來有道理,家長們一般會認為早教機構、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。
但是,這種說法不準確,因為人生的第一所學校,不是這些機構,而是孕期媽媽的子宮。
這是一所特殊的學校,新生命出現的時刻,就浸潤在其中,朝夕與共,直到出生。
它的教學方式,叫胎教;它的教學質量,影響孩子的一生。
在人們一直以來的想法中,認為胎教就是在孕期給孩子聽音樂、講故事……以及做一些特定
的教育活動。
帶著這樣的想法,胎教對許多家庭而言都被看做是錦上添花的事情——
我又不需要孩子有多聰明,培養什么天才,做不做胎教又有什么關系呢?
事實上,這種想法不過是不了解科學真相時的天真。
無論我們是否在“教學”,這所學校都真實地存在。
無論我們是否做“胎教”,胎教無時無刻都在真實地發生。
根據科學研究顯示:懷孕15周大小的胎兒就已經獲得了五感,可以通過聽覺、觸覺等開始
收集外部環境訊息。
這些訊息可以是優美的音樂、經典的文章,也可以是媽媽打游戲時的“doublekill”和發火
時的憤怒與哭泣。
不要以為寶寶在肚子里,即使接受到一些嘈雜的訊息也沒什么關系。
事實上在孕20周的時候胎兒已經具備完整的記憶能力,可以記住音樂、文章、媽媽的聲音,自然也可以記住搓麻將的“碰、杠、胡了”,和吵架時的各種“文明用語”。
所以我們才說,做胎教從來不是“是與否”的問題,而是孩子在人生中第一所學校里教學質量“高與低”的問題。
無論我們怎么想,對孩子的教育,自母親懷孕的時候,就已經開始。對孩子的影響,自懷孕開始,就已經存在。
如果把子宮比喻成一所學校,那么母親就是孩子當仁不讓的第一任老師。
為了讓各位媽媽做好這第一任老師,更好地提升這所特殊學校的教學質量,我們用心開發了“愛孕之旅胎教營”和“德福智慧母親專修班”,協助媽媽們掌握胎教知識,為孩子的未來打下良好根基。